缪子透射成像探测系统(密度成像系统)




核心技术优势


1、非侵入性:基于自然缪子,无需激发源
2、高穿透力:适用厚重岩层与混凝土结构
3、成像精度高:支持亚米级体素重建
4、三维立体视角:空间分布可视化
5、全天候运行:不受昼夜与天气影响



典型应用场景


1、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风险排查
2、岩土注浆效果评估
3、水坝、边坡等内部结构检测
4、文物、高炉等大型设施结构监控
5、矿产资源绿色勘查






硬件产品





固定式缪子透射成像探测系统(密度成像系统)(Stationary)



适用于长周期部署场景,如盾构机、运营列车平台、永久监测站点。工程集成便捷,适合部署在施工或运营隧道内,与工程周期同步。

探测器尺寸:50 CM × 50 CM
结构形式:模块化框架,工程集成便捷
运行方式:连续采集,无需外部激发
维护周期:>半年免维护
监测平台:智能化平台监测和预警系统





便携式缪子透射成像探测系统(密度成像系统)(Mobile)


适用于灵活检测,轻便、可拆装,适合巡检、应急评估与科学实验。适配复杂地形与多变环境,支持野外探测、应急响应和科研临时部署。

左图:标准便携型
探测器尺寸:30 CM × 40 CM
轻量化设计:单人可完成搬运、部署
快速成像:<5小时三维图像能力
右图:增强型便携系统
探测器尺寸:30 CM × 80 CM
增强采样效率:适合沿隧道方向快速成像需求





车载式缪子透射成像探测系统(密度成像系统)(Crawler)


适用于煤矿地质异常体与高风险边坡场景,智能机器人搭载防爆缪子探测仪器,形成缪子智能平台,具备多角度探测能力。针对煤矿井下巷道特征,缪子智能机器人具备防爆性能,获得煤安认证,通行能力强、旋转及姿态调整灵活,适应井下条件。

探测器尺寸:70 CM × 70 CM(可定制)
平台特性:防爆设计、遥控驱动、角度可调节支架,支持水平与倾斜视角扫描。
典型应用场景:1、煤矿井下采空区边界探查;2、露天煤矿边坡隐伏空洞体探查;3、隧道顶部隐伏地质结构体扫描






各型号技术参数总览







应用场景选型建议







软件系统



软件系统优势:
1、非侵入式 + 无源安全:无需电磁激发,不扰动原始结构
基于天然宇宙缪子,探测过程无震动、无电磁辐射、无穿孔施工,特别适用于不允许干扰作业的城市基础设施、文物古建与敏感工程区。
2、强穿透 × 三维密度成像:看穿百米地质结构
μ子可穿透百米级岩层与混凝土结构,系统集成多组高灵敏度探测器与深度成像算法,对地下密度分布进行体素级3D重建,识别空洞、密度异常结构。
3、三大平台形态 × 多场景适应力
固定式、便携式、履带式:三类平台共享核心探测技术,统一数据接口与分析逻辑,用户体验一致,便于维护与数据整合。
4、工程就绪 × 可视成果直观输出
系统支持生成:三维密度模型(切面/等值面);危险区域高亮显示;与 CAD/BIM 地质图层联动展示。
用户可直接用于施工决策辅助、成果报送材料或科研论文数据支撑。
5、软硬一体 × 全链条自主可控
软硬件完全自自主可控,保障关键领域安全可控。






典型案例汇总







未来潜力


1、城市空间智能巡检与运行安全
地下空间隐患监测:部署于运营管线内部或随地铁列车布设,实现大范围、高效、无扰动巡检,识别渗漏、空洞以及地下水位分布。
沉降带与塌陷风险预警:基于地下密度异常图,辅助判断地面塌陷潜势。
2、大型水利设施结构安全
水坝渗漏与空洞监测:针对碾压土石坝、混凝土重力坝等结构的内部缺陷探测,发现潜在渗透通道。
引水渠与闸门结构异常识别:分析密度异常区域,辅助评估坝体/渠体劣化与结构完整性。
3、文保领域深化应用
历史古建内部空腔结构识别:如古塔、佛窟、古墓等密闭空间内的密度结构。
湿区追踪与渗漏定位:非侵入式追踪渗水路径,支持数字孪生模型构建。
4、矿区与能源地质领域
采空区探测与边坡稳定性评估:适用于井下高危巷道、露天边坡区域。
绿色成矿体无损普查:适用于铀矿、煤矿、有色金属矿等前期资源勘查。
5、地质灾害监测与科研拓展
火山通道与岩浆探测:协助构建地下火山结构模型。
滑坡体结构与滑面分层:结合倾斜布阵识别松散区与剪切面。
6、岩土工程与结构健康
桩基、隧道与地下构筑物评估:非接触方式识别空洞或破损。
注浆密度验证与质量闭环控制:快速判断注浆是否饱满,辅助施工验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