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持三维雷达

手持三维雷达,测量混凝土内部缺陷的定位,以及钢筋、管道等内埋物的检测,板层厚度测试等。具有准确、快速、高效、高分辨率、现场直接出3D结构、增强现实AR、数据云上传,配备移动应用程序等优点。
产品定位:
建筑无损检测领域革新性装备,集毫米波雷达成像与智能边缘计算技术于一体,实现建筑结构”CT级”可视化诊断。
三维透视能力:
1.隐蔽结构解析
混凝土缺陷:精准定位蜂窝/空洞/裂隙(检测精度±2cm)
内置物识别:钢筋网格分布(直径识别±1mm)/金属&PVC管线走向
结构层析:非接触式测量楼板/墙体/路基厚度(量程0.1-80cm)
2.智能诊断系统
实时三维建模:扫描同时生成结构点云模型(建模速度≤3秒)
AR实景叠加:通过智能眼镜实现缺陷位置全息投影
云端专家库:内置2000+建筑病理案例智能比对系统
技术特性:
• 多频复合探测:2.4/5.8GHz双频段自适应切换,穿透深度30cm@5cm分辨率
• 动态杂波抑制:专业级时频分析算法,信噪比提升至65dB
• 工程级防护:IP65防护等级/1.2米抗跌落/宽温域工作(-20℃~50℃)
• 物联终端:支持5G热点直连/北斗定位/多设备组网协同
场景应用:
新建项目:混凝土浇筑质量验收
旧改工程:结构加固前损伤评估
市政维保:地下管网数字化建档
交通基建:隧道衬砌厚度普查
主要参数:
1.测量深度:0~1.5m(素混凝土)
2.探测波类型:宽频步进频率连续雷达波(SFCW);频率范围:0.2–4GHz(可实现一次扫查全深度范围内高清晰成像);
3.四轮驱动系统,离地间隙不少于8mm,确保雷达在不平整表面的良好通过性;
4.雷达主机配备X-Y双轴激光准直系统,保证其行程的准直性;主机带有实体操控按钮,可脱离采集平板,实现单机数据采集控制,并可与平板控制实现无缝切换;
5.采集设备:10英寸以上触摸屏实时成像显示,6核64位CPU,视网膜显示技术,多点触控,内置多摄像头,GPS,激光雷达扫查仪,3轴陀螺仪,加速度计,智能语音识别;
6.软件界面:中、英、法、德、日语等多语言界面,随时切换;支持公制和英制单位;
7.软件基本功能:线扫、面扫等多种扫描模式选择(包含信号和包络调取)、扫查步径、AI识别,线性增益、时间增益补偿、背景去除、深层噪音去除等,具有带电导线侦测功能;
8.现场能直接3D成像,增强现实AR以及进行网格深度切片,原始Raw雷达显示以及热点迁移成像;
9.具有智能成像算法,软件可为缺陷、钢筋、孔隙、后壁、管道做特定标记,有检测日志功能,实现数据内文字,语音,图片现场同步记录;
10.航空安全、可拆卸、可充电的8节NiMH 5号电池组,可满足3小时以上续航测试;
11.探头防水等级:IP54;
12.整机全无线连接,重量不超过2kg,尺寸不超过221*180*140 mm;
13.数据上传:数据可实时从现场上传至云端。可输出SEGY、URL、HTML等格式文件;数据记录包含与每个测试相关的关键参数,包括设置、时间、照片、站点注释和地理位置信息;
14.数据后处理平台:具备PC端、网页端等多种数据后处理方式;兼容多种市面主要雷达的数据格式,如.dzt、.dzg 、.dt、.rd3、.rad、.cor、.DT1、.HD、.iprb、.iprh以及segy数据格式。可实现二维、三维以及多种形式数据的输出。可自动化实现时基校准、背景消噪、多通道滤波及增益调节,迁移和希尔伯特视图,卫星地图耦合。处理平台不限于PC端,Mac、iOS、Unix、Linux、Android等全平台均可使用;
15.云监测平台:数据可上传至云端监测平台,结合BIM模型进行智能数据分析、运维管理及风险预警。
配置:
手持雷达主机、Wi-Fi模块、NiMH电池套件两套、电源适配器、AR坐标纸、采集软件及数据后处理平台、快速入门指南、标准工具及工具箱一套。
©2021-2025 广东地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12163号-1
